010-65955311
公司新闻
投资圈大佬语录年度盘点:字里行间 珠玑尽显
发布:米乐正宗官网app下载   更新时间:2024-02-07 14:34:25

  回顾2017年的投资圈,比以往更加波澜壮阔,风云呼啸。瞬息万变的资本、以分秒统计的盈亏。AI、医疗、新零售、消费升级、教育、共享经济……只要与需求相关的行业,都会有资本的身影。一年的时间里,虽然有无数的项目经历了生与死,但这些背后闪耀着光辉的投资人却给整个长期资金市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财富。

  投资人在这一年如何为关注的行业打call?每一家机构有怎样的投资freestyle?38位投资界大佬在2017年的经典语录总结,各有思索且各有千秋。

  商业的理性思维和创造力这两种技巧确实有冲突,但是往往好的CEO他自己有创意能力,但同时又有精准的执行力。

  对于超强人工智能何时实现?路径有多长?我不能断言永远不可能实现,但其实还是有很大的问号,我持比较悲观的态度。

  我从来不觉得有什么竞争对手,我每次都在看谁比我们做得更好,为什么做的好。未来有三个目标:第一,想拍一些有关中国题材有关的电影;第二,成立一个脑科学研究;第三,暂时保密,不久后会大家分享。

  投资本身是个遗憾的行业,失败的比较多。但永远有明天,不要活在遗憾和焦虑中。遇到的坑很多,但关键是掉进坑里还能笑着爬起来。

  我是个理性投资人,能够把我的投资和感情分开。我从业20多年来,从来就没因为朋友或者同学投资。我们做投资的时候其实不会这么思考。不会考虑一个项目谁是我的竞争对手,因为中国的市场足够大。巴菲特已经80多岁了,我觉得投资是个好行业,这样一个职业越老越值钱,投资人可以干很久,其实不需要退休。

  人要有敬畏之心,这样你做的事情才能长远的流传下来。对LP、被投企业都要有敬畏之心。当下行业最大的坑,就是缺乏敬畏之心。

  未来10-20年各行各业集中度逐步的提升,超级公司会非常大,留给其他公司的机会很少。独角兽是可遇不可求,总结下来看三个角度:看人、看赛道、看数据。人工智能赋能各个行业是未来10年最大的投资机会,互联网+行业可能不再存在。

  我们更认可的是长期持有,很多人只是简单的价值投资者。巴菲特早期投资是捡便宜的思路,后来才变成了长期持有的思路,所以我更认可、学习巴菲特的中后期投资。

  未来的入口在哪里?我认为,不管是网络,还是人工智能,或是其他的新技术,一切的基础都是科学。中国很早期的成功是商业模式的成功而不是科学技术的成功,现在中国的高科技投资进入了“下半场”,并不是简单的商业模式的取巧,而是真正的高科技驱动的时代。

  AI有可能未来是一个标配,就像移动网络对现在的网络公司来说慢慢成为一个标配一样。来的AI是商业的提升跟优化,所以没有落地没有解决行业问题的AI公司,我倒觉得很难壮大。

  不要再低效地去获取用户数。在现在这个流量越来越难越来越贵的阶段,投资人不认这点了。

  如果公司处在平缓期,且没找到有效的突破方式,账上的资金预期只有12个月,你的推广等成本又无法减缓或暂停,那这样一个时间段你一定要给自己留比原来预设的更为充足的融资时间。

  BAT战投现在是很流行的一件事,这也会让之后的融资更容易一点,这会让其他财务投资人有信心选择与你站在一起。但你也要想清楚站队的时间点,以及会不会因为站队损失业务资源。

  一家公司如果还在创业阶段,绝对不能去教育市场,对于勇于探索商业模式的公司来说没有能力去教育市场,而是要抓住存量市场去切入。

  无人货架不可能盈利。无人便利店大家现在都先尝试新的想法,但半年之后,下一轮就是看这个想法到底行不行,要拿数据来检验。

  喜欢有力量感的创业者,他们外表粗犷,内心细腻,打法凶悍,比如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

  这几年合并案例很多,也感受到了很多变化:首先看到的是局势有变。大家发现突然有更大的对手,合并后局势会更大;第二是CEO的格局和胸怀,合作比竞争更有能力。谁更重要?天使和后期投资,还是CEO的胸怀起了决定作用。

  合作是比竞争更大的生产力。如今我们的公司竞争更多是PK进行的,你死我活之后才合并。今天我们能不能从合作的角度帮忙少一点弹药和消耗,少一点无序的竞争?无论是创业、投资、带团队,要有一个承载的心态,想办法变成一个给予者。 最近投资会从天使朝后期发展,从量走向质。还是喜欢超级品牌、超级平台和超级稀缺资源。

  今年VC/PE数据让每一个人“惊艳”,今年前11个月,新成立基金3418支,共募资1.61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基金3339支,共计1.5万亿元,美元基金79支,1000亿元。投资项目9120笔,投资数金额1.10万亿元,中国股权投资第一年超过了1万亿元。

  外资创投和本土创投差别很大,在相对稳健谨慎的风格上,投资的数量多、IPO也多,但高回报可能没有外资多。目前互联网更多和贸易结合,但和科技、工业结合的较少,还有一些发展和投资机会。

  对于2018年投资机遇,今年装备制造、医疗健康投资金额多,明年大概也会延续。

  底层人工智能,芯片化可能会很热。投资和金融本质上是为经济结构服务的,看中国经济业业结构调整上什么最重要,最需要什么。

  IPO大都是投资5年后检验成果,你种的什么就结什么果。当年6000万投资尚品宅配,目前回报已经达60倍。在O2O、线上线下还没太多人关注的时候,我们就下赌注了。20多年来总结的投资真谛是:一定要提前布局。

  今年投资多的是医疗健康和消费。明年会更多关注“美丽中国”——环保等行业也会持续加注投资,医疗健康服务还是一直关注的。

  做投资和企业家一起成长是最快乐的事情,最好的天使投资应该和企业走的比较近。退出不用太纠结,除了常规的并购、合并之外,还有一种是证券化,基金的股权证券化如果做好了,对投资是一个非常大的推动。 之前青松主要在泛娱乐、教育、消费升级方面,后面会关注人工智能、社交、AI医疗。

  虽然是“新时代”,但投资万变不离其宗。投资是攒人品,不光是对一个行业的判断,还要靠人,这样案源会慢慢的好。不管热点变不变,会慢慢的淡定,对趋势的判断会慢慢的准。

  我曾说,自己是70后的投资人投80后CEO赚90后的钱。现在很多巨头都是80后。再过几年00后会变成消费主力,成为企业员工的大多数来自,很快就会看到很多优秀的00后创业者,行业不断涌现出更多新生代。

  “新时代”有2个体现:一,中国走到今天已经有了一定的技术输出能力,不止是大企业,一些创新的企业也具备;二,今年A股IPO的新变化,都是很重要的变化和信号。VC/PE最终要通过长期资金市场退出,要去适应A股的变化。

  看问题我们喜欢回归到商业的本质,一般会考虑两个问题:商业模式效率是否比传统组织效率更加高?体验和服务是否比过去好?以及如何在这两点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全世界最伟大的共享经济是软件开源,BAT和TMD都是开源的受益者,但是现在大家都在谈共享自行车,没有人谈开源,AI就像开源,我相信十年以后,没有人会再谈AI。

  下一阶段智能互联网时代的机会,一是在所有行业里的新科技。未来烧钱必须烧在黑科技上,才能真正的提高效益;第二是新物种;第三是新平台,不再是流量和频次,平台要重新定义。

  中国PE市场逐渐进入了控股型的投资阶段,控股交易将成为中国PE的主角。中国告别粗放式增长,上市公司的并购投资日益活跃,为控股交易退出提供了重要方法。控股交易的核心是能力建设,你能不能接得住这盘业务。

  在挖掘市场本土原创的东西时,要不断的帮他们去宣传。行业新是常态,VC是要不停开拓新边界的行业。如今的环境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整个VC面临着系统性的变化,压力大到每天决策会都开不完。

  很多人认为衣二三是共享衣橱,但我们投资不是基于共享经济。有几个痛点:衣服要一直的更新,不喜欢重复,没有大衣橱,没时间去洗。我们更关注90后、新技术对消费模式的推动作用和新技术对消费场景的提升。

  中国经济由投资主导型朝消费主导型转变,科学技术创新必将引领消费升级。借助科学技术创新手段,大量的新品类、新服务、新模式涌现。改变着消费习惯、变革消费模式、重塑消费流程,催生跨区跨境、线上线下、体验分享等多种消费业态兴起。

  新零售为什么突然大火?我们观察到,这一个市场底层的确在发生明显的变化,比如现金流。但是究其根本,主要是科技的发展,催生了新零售的火热。 实力心城商铺,市政中心,地铁口,坐拥百万人流,是你投资致富的首选。

  90年代,一块钱投进去对GDP拉动大概是4毛钱,现在一块钱投进去是7分钱,边际效应在递减。投资要保持清醒,市场经历膨胀期会进入幻灭期,幻灭后会重生。消费升级拉动下,整个产业链条都要重构。

  国中创投坚持“四不”原则——不追风,不搭车,不着急,不眼红。不是所有的风口都适合你去投资,一定要站在投资机构自身的角度、你对这个行业的规律掌握程度。创业者也要有辨别能力,如果在A轮就拿到了C轮的估值,其实就是在自杀,因为你透支了生命。

  新经济的核心是人、是优秀的企业家。一个企业只能在企业家的思维空间里成长,团队的天花板是创始人学习、认知的能力。所有的东西都是可以被计算的,比如说商业模式、经济模型、用户数据,唯一不可以计算的是创始人的成长潜力。

  投一个企业,主要投团队,主要投人。一个企业的价值,90%在团队身上;一个团队的价值80%是在创始人身上。

  医疗行业是一个平静的行业,没有特别的风口和热点。弘晖主要以项目为导向,微观的看项目,纠结风险和回报的平衡点。创新药、器械还有医疗服务都有不错的发展。医药投资主要是疾病领域的深刻理解,这种积累会看的更精准。

  国科投资目前主要聚焦人工智能的底层硬科技,硬件方面主要偏重于芯片和传感器,软件方面,偏重于核心算法。我自己总结投资硬科技是一个APP的过程,A是applicable是可用性;P是price价格;第三个阶段P就是performance 性能,就是要实现最优的性价比。

  文化和娱乐是永恒的精神,是强刚需,核心是人在精神上的享受。电影好看,关键还是讲故事的能力。我认为动画大电影是未来中国电影细分领域的机会,动画大电影受众有依赖度,且工业化流程程度相对是最高的。

  目前市场拥挤、泡沫太明显。从早期投资来看是“加速”,跑得快还有结果。市场钱多,都朝头部明星项目聚拢。面对挑战要聚焦,建立自己的优势根据地,快速做出投资决策;当优秀的创业者逐渐变成“甲方”,机构要修炼内功,形成自己品牌和影响力。

  今年投资多的是医疗健康和消费。明年会更多关注“美丽中国”——环保等行业也会持续加注投资,医疗健康服务还是一直关注的。

  今年信中利投资了36个项目,投资方向有“六新”——新技术,新消费,新零售,新金融,新医疗,新能源汽车。我是少数说不焦虑的投资人,只要不追求赢者通吃、不追求所有的风口,做长期投资,时间是最好的朋友,这样心态会平和很多。

  文化领域的投资如果用投传统企业和投成熟公司的思维,往往是错误的。需要多维度的判断能力,从人、事、物,从他的思维方法和策略来考虑问题。接下会布局民间传统文化的海外输出,中国元素游戏的海外发行等。

  太阳下面没有新鲜事。所有的投资人会在一机会来临之前,找到细分的点,在迭代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机会。在共享经济领域中,通过技术驱动、产品驱动带来的提升效率有多大,消费者的体验非常关键。

  类似摩尔定律,中国每18个月项目数量、资本积累都在翻倍。今年有个新观察,碰到基金在我们楼下堵项目,很多项目速生速灭,从业18年第一次感觉到资本非常澎湃,非常凶悍,需要投资人去更快速决策。

  回顾过去3年,2015年过热,2016年冷静,2017年私募股权投资开启了主升浪。VC/PE在结构重塑中寻找机构定位,要会生长、会坚守、会平衡、会合作。常青藤机构有4个标准:更专业、更资深、得到更多LP的认可、帮助服务企业赋能。 每一个行业都想做百年老店,IDG从1992年开始,已经做了25年了。我肯定不可能再做25年。其实很多公司到最后,做的都是一个品牌。

  人工智能最终要在数据上做精准算法,我更倾向去看垂直行业。今年观察到一个趋势:云化,比如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等等,所有产业面临转型,有着非常大的机会。从投资机会来说,当BAT去做重一个行业,倒逼投资机构朝前看,早期会有更好的机会。

  如果把商业模式抽象,终极的商业模式有两种:符合牛顿定律,符合力学,知道着力点在哪,力的大小控制。而文娱项目符合量子理论,娱乐现象级的项目和产品具有不可复制性,只能有限的碰到爆品项目;消费类符合以物质为载体的创业,是有规律可以预测的。

上一篇:十条投资大佬名言让你快速突破交易瓶颈!
下一篇:春日限制! 桐庐阳山畈千亩“共富桃花”怒放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企业文化
发展历程
新闻资讯
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
产品中心
咨询服务
审计服务
资质荣誉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备案号:京ICP备05032212号-1